碧光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互联网思维下各路土豪群魔乱舞 [复制链接]

1#
知名权威白癜风专家

互联思维下各路土豪群魔乱舞


又是一年过去,过去2014年里各行业可谓风起云涌,有些人为了利益在一起,有些人为了利益却展开一场年度大撕逼,有的人抛出重磅炸弹颠覆了行业,有些人则谈笑间震惊全球。今天,就带大家回顾一下,2014年里究竟有哪些大佬搞,出了哪些值得关注的“大”。(注:以下事件排名不分影响力大小)一、最引人瞩目:万达、腾讯、百度联手做电商北京时间8月29日,万达在深圳宣布,将联合腾讯以及百度在香港注册成立电子商务公司,一期总投资额高达50亿人民币,其中万达持股70%,腾讯和百度各持股15%。被友戏称为“腾百万”的这次合作,创下了中国商业界的许多个第一。这是中国互联电商领域最大的一笔初始投资,也是第一个由线下企业主导发起的O2O电商项目,更是传统企业与互联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次携手合作,此外,从O2O角度而言,这也传统行业领域最为激进的一次开拓。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中,万达持股的比例达到70%,占据绝对的主导。与淘宝、京东这些电商平台O2O到线下卖东西不同,“腾百万”做电商更加侧重于卖服务,而不是卖商品。目前,万达手中拥有覆盖全国的万达广场、酒店、影院、餐饮等优质资源,每年有15亿人次在万达旗下物业消费;腾讯是线上的社交之王,每天有3亿人登录,2亿人登录;百度则是线上的流量入口,每天有超过50亿次搜索请求。三者的业务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却巧妙地形成了连携。万达不仅得到了一条通往线上的康庄大道,也让一直没有契机进入万达核心业务的“国民老公”王思聪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毕竟,对于王健林来说,这个办DOTA2战队、在微博和名人对骂、交朋友“从不管有钱没钱”的儿子,对年轻人的号召力,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二、最意料之中:阿里巴巴赴美上市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登陆美国纽交所,首个交易日以93.89美元报收,较发行价上涨38.07%,以惊艳的表现成就美国史上融资规模最大的IPO(首次公开募股)。阿里以230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仅次于谷歌居全球互联公司第二位,同时,马云也一跃成为中国大陆的新首富。阿里的上市,与其说震惊商界,不如说意料之中。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上市之后的阿里不仅坐稳了自己电商老大的宝座,也让马云在应对类似支付宝受到的“围攻”时腰杆挺得更直了些。从不那么积极的层面来讲,阿里的上市也不可避免地有着对于购回雅虎持有股份、缓解近些年来互联投资成本和应对京东上市融资等因素的考虑。事实上,在港交所退市之后,坊间关于阿里再上市的预测就一直不曾断绝,此次赴美募股也算是“该来的总会来”。据媒体统计,此次阿里的上市共产生了28名亿万富豪和超过一万名千万富翁。这些凭借阿里而暴富的新富豪们,不管是选择继续将钱留在阿里,还是脱离出去自己创业,无疑都会为市场带来显著的改变。可以说,阿里的上市,不仅影响了中国互联行业的格局,对中国的各行各业来说都是一次“大地震”。三、最有排场:腾讯开微众银行引总理捧场2014年成立的公司多不胜数,但要说开业开得最有排场的,恐怕没有哪家比得过腾讯。2015年1月4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率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等多个部委一把手视察微众银行,见证了首家互联银行的第一笔贷款,并鼓励微众银行“不仅要自己杀出一条血路,还要倒逼传统金融企业改革”。改变一切的互联总是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但银行业无疑却是最难啃的一根骨头,没有之一;互联公司对金融市场垂涎已久,也已经算不上秘密。但近年来,尽管互联金融如火如荼,却始终是“隔靴搔痒”,给人一种打不到实处的感觉。民营银行的开放和互联基因的结合,不管对腾讯自身还是对整个银行业来说,都注定会成为2015年里需要持续进行关注的对象。从其透露的信息来看,微众银行未来经营渠道或主要依托移动互联端。腾讯的优势在于个人用户,尤其是年轻人群。善用互联的人群,如年轻人、白领等草根阶层,正是微众银行的目标用户群。另据透露,早在七八月份,微众银行的招聘信息就显示出其倾向数据挖掘和分析团队的组建。其中挖掘与分析团队的主要职能是风控,而非营销。综合来看,个人业务尤其是消费金融将是微众银行未来发展的重点。四、最丧心病狂:打车软件烧钱大战2014年,移动互联进一步发展,渗透一切的大趋势和逐渐减少的市场空间,让这一年中的移动互联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撕逼大战。在这其中,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烧钱战无疑是最具代表性案例。今年春天,滴滴和快的不约而同抛出补贴的法宝吸引用户,补贴金额最高达到20元。除此之外,两家软件还不断丢出各种返现、红包、补偿的噱头给用户塞钱,一副有钱就是任性的壕气扑面而来。但谁都知道,两款打车软件打得头破血流,背后却是两大互联巨头的暗中较量。互联时代,流量就是价值,这一点对每一个互联从业者而言都是铁则,对与马化腾和马云两位大佬来说更是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在占领了人们线上的通讯和购物活动后,中国互联的两大巨头也正不遗余力地向更深处渗透。那么,2015年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是否会告一段落?就目前来看,恐怕答案是恰恰相反。前不久,百度宣布向美国租车巨头Uber战略投资6亿美元,正式进军商务租车行业,至此,BAT三巨头终于在打车软件市场再度“聚首”,2015年的打车市场,只会更加“有戏”。以上就是本人认为2014年各行业中最具震撼力的“大”。从整体上来看,2014年各行各业都充满了山雨欲来的态势,相信刚刚开始的这个2015年里,会有更多值得一看的“大戏”上演。号:wssw10000公众号:商思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