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原创
作者:吴昕
如果繁星「问对」了问题,但可能研究方法有误,某种意义上,大把的钱打水漂了也没关系,因为一旦把这两者都做对了,也就改变了世界。
卡尔·萨根《暗淡蓝点》
「如果要确保10年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那么有些探索现在已经是正当其时了。我作为创始人,跳脱出来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可能是比较适合的人选。」3月17日,41岁的黄峥宣布辞任拼多多董事长,转行「想去做一些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就在他宣布卸任的同时,拼多多发布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截至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亿,超越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有趣的是,就在当天,黄峥与拼多多创始团队设立的繁星公益基金,与浙江大学共同设立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繁星科学基金,在未来3~5年投入1亿美金用于「计算+生物医疗」、「计算+农业食品」和「先进计算」的科学研究项目。「成不了科学家,但也许有机会成为未来(伟大)的科学家的助理,那也是一件很幸福事儿。」黄峥在年度致股东信中写道。一、新农业的革命之路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和大多数人一样,黄峥也在家中宅了一段时间,读了一些哲学书,对生命又有了一些感悟。他在年致股东信中写道,「一个全新的人类世界正在到来,新物种将会以和从前完全不一样的样子在新的土壤中孕育和生长。我们将更加坚定地投资未来,努力建设面前的新世界。」过去六年,因为差异化选择,拼多多专注于农业领域,通过提升流通领域效率,去中间补两头来让农民和消费者获益。通过在「云端」对接供给和需求,让小农户直接面对平台上众多的消费者,为小散农产品「拼」出了大市场。该模式把各地分散的农产品集中搬上平台,利用农货智能系统,预测农产品成熟周期,提前预售应季果蔬、鲜花,按品类价格精准推荐给用户。过去像雪莲果、人参果这样的种植规模不大的小众农产品很难实现大规模流通。但有了拼多多这样的平台,一个包裹就能发货,市场一下子打开了。但流通效率的提升毕竟不能从质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不能性质性的大幅提升身体健康水平。与此同时,一个更为深刻的现实很少被科技媒体提及。《经济学人》发布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数》中,中国排名第35位,排名较以往有所上升,但仍只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年,城镇居民收入比农村居民收入高出近3倍,与年经济改革开始时的差距大致相同。当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出现在快递、滴滴、互联网甚至城市制造业中,农业生产落后、效率低下,中国粮食出现供不应求且缺口变大也会令人担忧。一步步往纵深走,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关于人类「吃饭问题」的解决方案,一个弹丸国家的农业革命给出了另一个可能。以色列自然可耕种土地只有国土面积20%、气候干旱缺水、农业就业人员只占劳动力总人口的1.2%,但是,他们的农业产品不但能满足国内绝大部分需求,还可以出口。得益于水务系统和建制,更离不开技术创新(比如,滴灌、培育需水更少植物),后者让以色列农业颇具创新性,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而是融合科技、工业甚至服务业的复合型战略新兴产业。「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让其意识到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要改变就必须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黄峥将未来目标放在了「从质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性质性地大幅提升身体健康水平。」在这封年的公开信中,我们也看到了几个可能性样本,无一不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比如,能否有效控制农产品中的有害重金属含量,同时提升有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水平;能否稳定供给更健康的植物蛋白「素鸡2.0」;继续年诺奖「分子机器人」的研究,能否研究出蛋白质机器人,去疏通人的脑部血管。二、一个样本:吃肉的底层革命位于加州伯克利FinlessFood公司想用人造的方式,把鱼肉「种」出来给人吃。他们会从一条健康美味的海鱼身上采样一小块鱼肉,分离出他们需要的细胞。只要条件合适、给足养分,这个细胞就会分裂、繁殖、长成鱼肉。所有这些过程,都发生在一个叫做生物反应器的昂贵设备里。FinlessFoods于年9月举办了一次从细胞中长出鱼肉的试吃活动。如今,除了人造鱼肉,还有人造牛肉、猪肉、鸡肉、人造奶等。据说,黄峥曾被邀请品尝了一下人造牛肉,是由比尔·盖茨投资的人造肉公司研发的。为了这顿饭,他还买了真的牛肉带过去对比。结果,黄峥完全分辨不出两种肉,并为之震惊。从生物进化角度看,人是一种杂食动物,由于大多数人都需要摄入动物蛋白才能延续生命,在吃肉这一点上,我们没有选择的自由。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全球肉类消费迅速增加。今天人均每天的肉食与肉蛋白摄入较年代翻了一番,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1.9%,总产量更是达到50年前的五倍之多。《国家地理》的统计进一步佐证了人类吃更多肉的趋势:年至年,人们日常摄入的卡路里从大卡涨到大卡,其中从肉类获取的占比从6%增加到9%。有数据显示,牲畜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甲烷的40%,一氧化二氮的65%。畜牧业也占用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农业占人类淡水足迹的92%。养活未来百亿人口(目前全球人口近80亿),需要养殖更多的猪、羊、牛等牲畜,会地球造成巨大压力。「农牧业占用了太多土地,施肥过度、灌溉模式粗放……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生产粮食。」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上发表论文曾谈到。好在合成生物技术和文化让人类在吃什么和如何吃的问题上有选择的空间。「不论智人付出了多少努力,有了多少成就,还是没办法打破生物因素的限制。然而,就在21世纪曙光乍现之时,情况已经有所改变:智人开始超越了这些界限。自然选择的法则开始被打破,而由智慧设计法则取而代之。」在《人类简史》「智人末日」章节中,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写道。李嘉诚和比尔盖茨相继为合成生物技术背书,前者曾表示,「合成生物年代瞬间已在眼前,将颠覆很多行业,这是大机遇。」人造肉技术路线大致有两种--养细胞和养大豆。FinlessFood的人造鱼肉属于前一种,明星公司ImpossibleFoods的人造牛肉属于后一种。他们将大豆蛋白、马铃薯蛋白、椰子油和葵花籽油结合,并从大豆植物根部的根瘤提取血红素,注入Impossible肉中,赋予牛肉原有的血腥味。?新加坡首家提供日式Impossible料理的餐厅KinkiRestaurantBar提供的猪排三明治。从大豆植物根部的根瘤提取血红素,注入Impossible肉中,赋予牛肉原有的血腥味。泰森、雀巢等食品巨头和资本都对人造肉虎视眈眈。明星人造肉公司身后挤满声名显赫的投资人(Impossiblefoods投资人包括李嘉诚、比尔·盖茨)。随着这些明星公司开始在亚洲人餐桌上攻城略地,一个疑问油然而生:有着悠久舌尖文明、吃饭绝不将就的中国人,为什么要留待西方的「肉」攻城略地?何况这里还涉及国家可持续发展、国民健康的根本问题。数据显示,全球肉类消费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贡献了大部分的增长。中国在其中尤为突出。年代以来,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到美元提高到约美元。每天从肉食中获取的热量从29大卡跃升至大卡、增长约16倍。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从4公斤涨到62公斤。是50年前的13倍。人类吃肉越来越多的趋势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贡献了大部分的增长。亚洲整体消费在五十年中翻了7倍。图片来源:好奇心日报中国肉类消费贡献突出。在所有变化中,中国猪肉的消费增长将所有剩下的品类抛在身后。中国人相当于每年吃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猪肉。图片来源:好奇心日报目前,人造肉公司面临最大挑战是怎么降低成本。财新记者曾做过调查,一块BeyondMeat的人造肉标价是3美元,几乎是碎牛肉肉饼价格的两倍;ImpossibleFoods在美国汉堡王的售卖单价5.79美元,比一般汉堡贵1美元;在港澳汉堡连锁店的TripleO’s售价88港元,店内传统牛肉汉堡仅售58港元。就动物源人造肉而言,培养基、生物反应器,以及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导致肉价格居高不下。不过,成本和效率是人造肉科学家正致力解决的问题。「在未来两三年内,植物肉汉堡impossiblefoods可能可以做到定价高于成本,五年内,很有信心人造肉会更便宜。」年,ImpossibleFoodsCEO帕特里克·布朗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相比四年前,现在人造肉成本已经下降不少,最低能够做到比现牛肉贵50%。但技术最不怕的就是降低成本。当问题是成本问题的时候,意味着突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些都预示着颠覆性的变化。三、「繁星」:以公益反哺生命科学人造鱼肉研究,也正好出现在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繁星科学基金首批资助项目中。年3月17日,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和繁星公益基金签署捐赠协议,设立「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繁星科学基金」,支持「计算+」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推动学校在计算与生物、医疗、农业、食品等交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及前沿探索。作为第一期资助,繁星公益基金将在未来3-5年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亿美元,用于「计算+生物医疗」「计算+农业食品」和「先进计算」三个创新实验室的科学研究项目。目前,世界九成以上的鱼种被过量捕食,造成生态不平衡的同时,也意味着野生鱼数量难以再增加,而渔场常常会大量使用杀虫剂和抗生素。在通往餐桌的道路上,与人造牛肉相比,鱼肉面临的伦理困境要小得多。前者所需的胎牛血清获取极为不易甚至残忍,需要屠宰怀孕母牛取出尚未发育完全的胎牛,对其心脏进行心脏穿刺采血。除此之外,拟开展的首批项目还包括「超大规模实时图推理机研究」、「重大脑认知障碍的闭环调控研究」、「肿瘤免疫新抗原研究」等。「超大规模实时图推理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