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这一盆多肉,这一盆多肉上了果冻色,品种不详,在太阳下这个颜色很吸引人,爆盆了,爆满了整整一个盆,很让人羡慕。我们来瞧一瞧这位肉主子在养护的时候的“功夫”吧。
1.环境“小优势”,爆盆“大助力”
这一盆多肉,他养了3年,养护的环境不差,摆在1楼,通风好,光照足,而且还有一个“优势”助它出状态:这盆多肉的旁边有一个水池,云南地区的多肉有时候会稍微偏干,就是风太大太干燥的缘故,而他家里的这个水池就起到了作用,适当增湿,这对它爆盆很有帮助。
我们再看看上图长出侧芽的这一侧,这一侧就是靠近水池的一侧,而且也是光照比较足的一侧,多肉的侧芽往这边长,可见它具有“趋光性”和喜欢水汽足一些的特点。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位小主子用的盆是普通的陶盆,那么他在配土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配方”呢?
2.“配土”虽随意,新手得调节
不好意味众位可能要失望了,确实没有,他用的土就是常用的多肉专用土而已,里面有一些颗粒,细土也有,还有一些营养土,这盆多肉的小主子配土比较随意,可能知道自己在“多肉开挂区”吧,并没有太注意配土的问题。
在这里要提醒新手肉主子们,我们配土的时候,得看环境来,举个例子:在南方养多肉,湿气重,常下雨,在配土的时候,颗粒土的比重就会偏重偏多,细土的比例就会偏少,比例可能是7:3,这是根据我养肉的环境确定的,并不是瞎来的。
3.补肥长肉肉,提防“激素肥”
当然了,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在生长旺盛的时候,他也会用多肉专用有机营养液适当补肥,不建议大家用那种“绿色”的营养液,含激素,对多肉长期生长不利。
4.爆盆虽难得,幸福也“烦恼”
不过呢,他也说了,多肉爆盆之后,还是有一些“小烦恼”的:浇水得用浸盆的办法,不过他都是让他淋雨的,很干的时候才浇水,控制比较严格;至于换盆的话,这一盆多肉就比较难了,看来只能打破这个陶盆把肉肉取出来,才能顺利换盆了,这才是真正意思上的“爆盆”吧,哈哈。
多肉小主子们,您喜欢这一盆爆盆多肉“果冻色”多肉吗?如果您也喜欢的话,就好好学习经验,把自己的多肉也养成爆盆的“果冻色”吧。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