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之前,我们做了一个关于“不正确”的品质被适当宽容的征集。
从征集到的故事来看,那些被宽容过可以不那么“正确”的人们,的确收获了一份特殊的美好回忆,并至今仍对此心存感激。
我想,对他们而言,这份记忆的特别之处在于:
比起追求“正确”,那些愿意宽容他们的人,更加懂得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果然很甜啊
小学那会,流行双百,三百这种全满分,说出去特别有面子。
二年级的时候,妈妈说期末考双百就给我买我最喜欢的芭比娃娃。
我如愿以偿考了双百,结果她照例检查试卷的时候,发现有道大题老师批错了。
是我完完全全理解错了,只是答案碰巧和标准答案数字一样。
妈妈找了同样类型的十道题给我做,我都做对了,她和我拉勾说这个秘密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
最后,她还是给我买了芭比娃娃。
那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被满足小小的虚荣心有多幸福,也从妈妈对待我的方式里学会了对他人宽容。
一只柴郡猫
小时候一直很向往优雅高贵的西餐,但那时候父母的工资很低,一家三口吃一次牛排要花去他们四分之一的工资。
不懂事的我经常提议要去吃西餐,父母却从来没有因此说过我,一个月总会带我去吃几次。
我吃的时候,他们就去买别的饭来吃,并且总会温柔地告诉我,西餐的分量小,他们吃不饱。
长大以后,再聊起这件事时,有个阿姨指责我:
“父母这么辛苦,你怎么吃得下去?”
爸妈立马回应她:“她很少和我们要什么,真心喜欢的东西,在能力范围内应该满足她。”
或许有人会觉得,满足小孩子的奢侈欲望会惯坏孩子,但我从小到大都不是那种会大哭大闹想要某样东西的人。
现在想起,大概是因为我的很多欲望早都在父母承受范围内得到了满足吧。
朝夕与林间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和同桌总爱比谁的铅笔盒里的自动铅多。
于是,每天下午放学,我就编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让我妈给我买自动铅。
我感觉我妈肯定也知道我是在骗她,但她每次还是会答应给我买。
现在想来,妈妈没有戳穿我,大概是想保护我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吧。
柒
小学的时候,我想买校门口的零食吃,但是没钱。
就骗爸爸说学校要交资料费,要了六十多。
没想到爸爸二话没说就把钱给我了。
那次骗了爸爸以后心里特别难受,从那以后,我只要一说谎就浑身不舒服。
尼莫
记得女儿三年级暑假临开学的时候,发现有份作业忘记写了。
女儿又急又怕,情急之下,我帮她写完了,还以“女儿眼睛受伤所以代写”为借口帮她蒙混过关。
女儿如今大二了,每次我们聊起这件事的时候,她满脸都是幸福。
何小昏
上中学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总是班里的前五名。
父母对我的期望值很高,总认为我可以考的更好。
有段时间,我因为贪玩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考砸了,名次跌落到二十几名。
我不敢跟父母说,于是选择了撒谎,说我考了班里第一名。
父母一听特别高兴,还特意做了一桌我最喜欢的菜。
那一大桌菜让我羞愧难当,难以下咽。
从那以后,我决心努力学习,一定要考出一个货真价实的第一名。
那年期末考试,我如愿考到了班里第一。
脐橙
我初中时候很叛逆,因为早恋被请家长,还被停了一周的课。
回到家,妈妈没有过多的责罚我,而是带我去了一趟她长大的地方,和我说了许多她小时候的故事里面也包括情窦初开的爱情。
通过那件事,她让我学会了理性地看待爱情。
如今,遇到很喜欢的人,我都会告诉妈妈,我们会像闺蜜一样交流。
麒麟他舅妈
初中的时候爱美,想化妆,但不敢告诉我妈。
有次,趁着家里人出门一个人在家偷偷化妆,结果我妈突然回家,被她发现了。
当时很忐忑,没想到我妈说要帮我画,还说我长大了。
画完之后妈妈还夸我好看,说我一直不化妆,冷不丁一化妆就会惊艳到别人。
我现在的自信,大部分是那个时候妈妈帮我建立起来的。
南夏晴朗
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我和奶奶一起生活。
二十年前的农村,吃肉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记忆里有段时间,每天放学回家吃的都一模一样:
一锅自家地里种的有点发苦的青菜汤、一盆没什么油气的南瓜和土豆、一小碗自家弄的豆瓣酱。
有天我实在忍不住了,哭哭唧唧地说这些东西难吃,吃不下。
奶奶听了超级生气,起身就走了。
没过一会,又回来了,带着几片油炸的腊肠。
那种腊肠,一年也就四五卷,不是逢年过节和重要的日子,不会舍得拿出来的。
现在想来,很感激奶奶当时没有责骂我,而是拿出那几片珍贵的腊肠,让我过了把馋瘾。
从那以后,我也没有因此变得挑食,而是更加珍惜奶奶做的平常饭菜了。
奶瓶
高中的时候,我喜欢看各种小说杂志,在别人看来就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习。
但老妈知道我喜欢看什么,就等出版杂志的日期,提前帮我买好。
直到现在,不管做什么,她总会告诉我只要不后悔就大胆去做。
安
我小时候因为后桌老揪我头发和他打了一架。
但因为性格内向,不敢告诉老师为啥打架,老师生气了就叫来家长。
我爸来了以后,没先按着我让我道歉,而是为我为啥打架,蹲在地上耐心听我讲。
之后很认真地把原因告诉了对方家长和老师。
他还跟我说,下次再发生这种事,不用忍着,尽管上,有他在,处理不了的事情就叫他。
之后,我并没有仗着爸爸说的话到处惹事打架,而是清楚了什么事情需要用什么方式应对。
每次遇到什么事情,一想到我爸说的那些话,就充满力量。
其实有时候孩子并不需要多少道理,他只是需要你的一些支持与爱。
小明
小学毕业的暑假,我在家打游戏,妈妈也没说什么。
一个暑假,把超级玛丽星际争霸都打通关了。
后来对游戏再也没有沉迷过。
不似
小学四五年纪的时候,班里转来一个女生。
不知道为什么,她被班长带头孤立了。
她为了讨好同学总是买很多好吃的分给大家,有时候甚至直接给钱。
大家吃人嘴软,开始和她接触,她说她家很有钱让我们有啥想要的就和她说。
结果有天下午上课的时候,她妈妈把她叫出去,在走廊上对她又打又骂。
那时大家才知道她家开小卖部的,她是偷拿零钱出来的。
从那以后她就变得很寡言,同学嘲笑她她也不反抗,后来听说她因为厌学,初中毕业就没有继续上学了。
其实孩童时代的“虚荣心”更多是想知道自己是被爱的,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被家人宝贝着的吧。
那天不分青红皂白的斥责、不分场合的打骂给她留下的阴影会是一辈子的吧。
max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在电视广告里看到麦当劳总想吃。
终于有一次,去城里玩的时候,我的吵闹让爸妈妥协了,妈妈陪我进店买麦当劳。
当时点餐队伍很长很长,我妈本来就不想买给我,渐渐变得不耐烦。
于是她在店里当众大声埋怨我不懂事。
我现在都能清晰地记起她怒目圆睁的样子。
那天,我流着眼泪吃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汉堡,但是直到我上大二,我都没去过快餐店。
我很难描述这对我的影响。
时至今日,父母因为自己的情绪问题迁怒我时,我总想起这件事默默流泪。
写在后面:
在这次征集到的故事里,关于“不正确”的品质,其实并没有一条清晰绝对的界定。
它指向的是与主流价值观的对立,比如“不懂事”、“不上进”、“不诚实”......
可贵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身上“不正确”的品质因为得到了宽容的对待,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改变。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比起带着是非分明的目光去审视和说教,多一点信任、理解和支持往往更加有效。
warmbl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