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光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闻较估价涨10倍前天,多件缺肉官 [复制链接]

1#
北京荨麻疹医院 http://health.zgny.com.cn/b/b6/

官窑陶瓷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的脸面,与其执政的合法性相关联。这些精美的陶瓷不论完整还是残破,均牵动人心,搅动风云。

ExpensiveOfficialKiln

前日,残破清官窑拍出高价

年6月29日,北京某拍卖公司上拍了多件缺肉(指遭损毁有所缺失)清代官窑瓷器。

北京某拍卖公司前日拍卖的多件官窑残器

与该拍卖公司提供的估价比较,这批破损官窑的最后成交价都上涨10倍左右,价位从4万到万余元不等,可以说最普通的晚清官窑残器在该拍行都已突破了万元的单价。此新闻一出,引来圈内热议,大家的朋友圈顿时热闹了起来,唱好唱衰者兼而有之。热议朋友圈对于此波涨价风潮是否坐实?清代官窑的完整器和残器现在的价位是否虚高?有或仍有上涨空间?清代官窑如若涨价那么高古陶瓷的价位是会与之水涨船高还是分道扬镳?诸多问题值得从头探讨。

HowToCollectOfficialKilns

清代官窑如何收藏?

一、清官窑的数量

据《景德镇陶录》载,清代御窑厂建立于顺治十一年(年),由朝廷委派饶州府“督造龙缸,栏板”,均不成功,至顺治十七年(年)由巡抚张朝璘上疏奏请停止。康熙十年(年),康熙帝玄烨曾为其父顺治帝陵墓定烧了一部分祭器,除此之外,官方文献中并无其它重要烧造的记录。康熙十三年(年),因吴三桂等煽起三藩之乱,致使窑事受到严重破坏,至康熙十六年(年)才恢复了部分民窑生产。大规模的官窑器生产是到了康熙十九年(年)以后才正式开始。

清康熙黄釉簋(二件)

北京翰海春拍成交价57.5万人民币此簋为祭祀用瓷到了乾隆时期,仅御窑厂每年按照内务府造办处的常额烧制、运交内务府的瓷器数量到达高峰期。乾隆《浮梁县志—物产志》中有督陶官唐英在《陶政示谕稿自序》中云:“余与雍正六年奉查督陶江右......讫雍正十三年,计费帑金数万而制进圆琢等项不下三四十万件。”这是唐英的大致估算,平均每年制进瓷器到件。

清乾隆唐英制青花釉里红狮子戏球蒜头瓶

北京保利春拍成交价万人民币来源:徐展堂“静观堂”旧藏到清代中后期,御窑厂烧制的数量则急剧减少,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内务府堂清册工业类九江关造道光至宣统初年的瓷务档册》记载:道光二十九年后至宣统初年,平均每年的大运瓷上色瓷数量为件左右。二、清官窑的猫腻清代官窑普遍质精艺重、完美无瑕;可是在这些精美传世品的背后,却是以大量残次品作为代价的。在市场上,除了真正的精品官窑(也称为上色瓷)以外,还有落选瓷器(也称为次色瓷)及同时代的民窑仿制官窑瓷器两种,不能只看到瓷器底部写有年款便认为是官窑,须知真实的历史情况较为复杂。

清光绪珊瑚红地粉彩开光花卉碗(二件)

北京翰海秋拍成交价4.5万人民币此为清代进膳用瓷,属大运瓷范畴落选瓷器指的是,烧成出窑后,按照当时的成品选择标准,将存在如器物变形、变色、开裂、缩釉或爆釉、粘沾、火候过高或过低等各种瑕疵的挑拣出来,将完美无瑕的留作上交宫廷。那在当时的烧制条件下,产生的落选瓷器的有多少呢?仅就历史上官窑制瓷成就最高的清雍正、乾隆年间的烧造情况为例,按督陶官唐英的《宫中朱批奏折》所言:“所造之器出自窑火之中,不能保全件件全美,每岁每窑均有落选之件,计次色、脚货及破损等数,几与全美之件数相等”。也就是说,全美上色御瓷的入选率为50%左右。清同治黄地粉彩百蝶纹盖碗同治大婚用瓷,属传办用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自雍正七年开始,督陶官唐英遂“将此次色脚货,按件酌估价值,造成黄册,于每年大运之时一并呈进,交贮内府。有可以变价者,即在京变价,可有供赏赐者,即留备赏用”,到乾隆八年初“总属如此办理”。可见这10年中的官窑落选瓷,已有一部分在北京地区通过赏赐以及变价销售等方式流入民间。乾隆七年,为节省运费,乾隆皇帝谕旨:“嗣后脚货,不必来京,即在本地变价。钦此。”此后官窑次色落选瓷就地变卖已成常制,官窑落选瓷器源源不断流入市场,与民窑形成了“官民竞市”的局面。直至清末,这一制度一直在执行。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红缠枝莲纹赏瓶

中国嘉德秋拍成交价万人民币赏瓶为赏赐之用,据《清档》载:“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将赏用瓷瓶烧造些来”,故称“赏瓶”

自左至右为: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宣统赏瓶

天津博物馆藏

由于这些次色落选瓷流入民间大批官窑落选瓷在市场上的流通,官窑样式得以在民窑中仿制,而且逐渐形成了较大规模,其中的“全美者”还可“托名御器以射利”。当代仿当代,后代仿前代,仿制之风愈演愈烈。相同的技术,相同的原材料,相同的烧成(清代官窑产品亦在民窑中搭烧),现成的官窑样品,官窑产品与民窑仿制品的特征,其界线就不是那么清晰了。

清道光“慎德堂製”款粉彩庭院婴戏图碗

北京中汉年春拍成交价21.85万人民币清官窑除了帝皇纪年款有堂名款,如道光的慎德堂制款为道光的御用品,遂更精美对于落选官窑和民仿官窑的辨识鉴定,藏友要小心甄别。在眼学鉴定的条件下,通过对大量明清不同时期的官窑瓷器标本熟悉了解研究后在脑海中形成强大的标准器数据库,并以此为参照标准,对所需鉴定之物分别从器型、样式、装饰风格、绘画纹样、釉面特征、色料特征、胎质特征、写款特征、整体神韵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出所鉴之器的真伪、年代及官民窑属性等初步结论。三、清官窑的精品和普品清官窑也有精品和普品之分,这可以从其所属类型加以分别。按照不同的烧造性质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大运瓷器、传办瓷器和进贡瓷器。大运瓷器是批量生产的宫廷生活用瓷,是御窑厂每年年底在清宫内务府奏销、按年例不用皇帝另外下旨按固定的瓷样定式烧造且统一运至京城,交付清宫瓷库收贮的瓷器。其中有些陈设器品种来源于宋、元、明时期的瓷器造型,颜色釉器多是沿用明代形制。真正形成固定瓷样且按例烧造则始于乾隆十二年,据清宫档案记载,“内务府大臣具奏呈览,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奉旨将选定瓷器交唐英,嗣后烧造俱照现今发去样款为定,琢器五十二件样式,尺寸不许更改,其颜色、花纹或于此内酌量互相更换尚可……”大运瓷器由于为定式烧造,画样均放置于御窑厂中,窑厂工匠均为世代相传,因此从表面上看,清代各朝大运瓷器的造型、釉色及装饰图案并无多大变化。明正德黄地绿彩云龙纹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如前日拍出的一件清康熙黄地绿彩龙凤纹碗残器就是此类自明代官窑传承而来的大运瓷器。

清康熙黄地绿彩龙凤纹碗

羿趣六月拍卖会成交价2.2万人民币我们来看看这种碗的完整器近年来卖价几何。

清康熙黄地绿彩龙凤呈祥纹碗

伦敦苏富比秋拍成交价19.26万人民币此种黄地绿彩品种始见于明代永乐官窑,需二次烧成。其制作工艺是先在胚胎上刻划花纹,℃高温烧成涩胎瓷后,饰黄地绿彩,再于℃左右的低温烧花炉上烘烧而成。此种形制的碗自明以来,一直到晚清在大运瓷中一直出现,在用途上是清宫的进膳用瓷。

清道光黄地绿彩龙凤呈祥纹碗

纽约苏富比纽约拍卖会成交价6.万人民币而昨日的另一件清道光斗彩暗八仙纹盘残器也是这种大运瓷中的进膳用瓷。

清道光斗彩暗八仙纹折腰盘

羿趣六月拍卖会成交价4万人民币斗彩较粉彩等级为高,这样的折沿盘近年来的完整器有上拍过吗?

清道光斗彩暗八仙纹折腰盘(两件)

佳士得香港年春拍成交价2.4万人民币同样,这样的大运瓷进膳器在清早期就一直有烧造。

清乾隆斗彩内暗八仙纹外缠枝花卉纹折腰盘

中国嘉德春拍成交价20.7万人民币而传办瓷器和大运瓷器差不多,但是不是每年固定,而是根据一些特定的用途,上传下办,比如皇帝需要什么样的瓷器来做什么用,便传旨烧办。传办瓷和一样,有内廷规定,御窑厂烧造时必须按照样款为定,不得更改。如乾隆六十、七十大寿以及乾隆母亲的大寿之年额外增加烧制的传办瓷数量,都要等同或多于当年大运瓷的数量。晚清时的同治的大婚用餐,景德镇御窑厂为慈禧的寿诞烧造的万寿成套用瓷都是传办瓷器的典型案例。清同治黄地蓝寿字纹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碗是同治时御窑厂为慈禧太后祝寿所订烧的传办瓷器实际上,清代宫廷瓷器皆计成本,有章可循。乾隆十二年制定的《烧造瓷器则例章程册》,每一笔开销均清楚列出。以乾隆二十九年为例,每件瓷成本约合银0.26两,这是大运瓷和传办瓷的成本。清乾隆磁胎洋彩玲珑旋转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官窑的精品陶瓷多为前面所说的第三个类型——进贡瓷器。清代宫廷瓷器皆计成本,有章可循。乾隆十二年制定的《烧造瓷器则例章程册》,每一笔开销均清楚列出。以乾隆二十九年为例,每件瓷成本约合银0.26两,这是大运瓷和传办瓷的成本。而就在同一年,督陶官唐英进贡的百子太平大转瓶,一件用银就达到55两。可见一些精品进贡瓷的制作成本极高。清乾隆粉彩像生果品高足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了一批以瓷模仿各种工艺品和动植物、果品的仿生瓷器,以博帝欢心。这类进贡瓷真正代表了清朝瓷器烧造的最高水平,为督陶官为博龙颜喜悦,精心烧制。进贡瓷的费用大多由督陶官本人先行垫付,这就要求御窑厂的工匠发挥出他们的最高水平,无论是成型工艺之复杂,还是装饰釉彩之丰富,以及纹饰绘画之精湛,均代表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平。在上月初的古瓷拍卖市场上掀起极大波澜的一件转心瓶便是此例。

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雕瓷镂空「有凤来仪百鸟朝凤」图双螭耳大转心瓶北京保利春拍成交价2.亿人民币这件乾隆转心瓶于年6月7日晚开拍,当拍卖师报出万元的授权起拍价时,现场直接报出2亿元,引发现场一阵惊呼,此后以2.1亿元落槌,2.亿元成交。这一价格首先超越了2.亿人民币成交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后者保持全球最贵瓷器纪录场达12年之久,终于在年被2.44亿元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刷新。年6月8日凌晨,全球最贵瓷器纪录桂冠由北京保利拍卖的这件清乾隆“有凤来仪”大转心瓶摘得。这起轰动事件对于清代官窑的市场价格将余波不断,而前日的官窑残器价格波动怕也是泛起的涟漪之一。

UsageAffectsPrice

用途影响价格

清代官窑陶瓷在原本用途上也有区别,可分大婚用瓷、祭祀用瓷、进膳用瓷、陈设赏赐用瓷、宗教用瓷。这些不同的用途也决定了其数量和品质从而影响这些器物的市场价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大典,在古代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权的合法性,不可马虎。清廷极为重视祭祀用瓷的烧造,因此特殊用途,用器不能花哨,清代皇帝在祭祀仪式中均使用单色釉仿古瓷器。在颜色上还有专门区分讲究:天坛用蓝色器,地坛用黄色器,日坛用赤色器,月坛用白色器,非常严格。《大清会典》记载“圜丘、祈谷、常雩用青,方泽用黄,日坛用赤,月坛用白,社稷、先农用黄。”北京故宫博物院展览的祭祀用瓷此类陶瓷造型、釉色变化不大,多沿袭旧制。清宣统黄釉盖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出于对神灵的虔诚,这类器物制作都极为精良,如此盖罐的黄釉就釉面莹润,发色清亮。罐的颈部以青料自右向左书写“坤宁宫祭器”楷体五字铭。这是因为清代宫廷经常举行祭礼的地方有两处,一处为皇城东南的堂子,另一处就是此器所标明的内廷坤宁宫。

清浇黄釉盖罐

伦敦韦尔斯春拍成交价万人民币

清19世纪黄釉簋(一对)

佳士得香港年拍卖会成交价28.69万人民币为仿青铜簋的形制。簋,流行于商朝至东周,延续到战国时期,为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也用作礼器。色为单色,形皆复古是这类器物的特点,虽制作精良但也因其形为古代祀器,陈设在现代人的起居室内不如观赏器、文房器、花器那么合情应景,所以价格不算最高。清代宫廷陈设和赏赐用瓷以瓶类器最为多见,此类器物在古时原本就陈设厅堂,现今与无论中式还是的西式的家具搭配都能形成极强的美感,所以很受市场追捧,多出天价。北京故宫博物院展览的历代皇帝陈设赏赐用瓷

著名美国古董商安思远家中摆放的陈设赏赐用瓷

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

香港苏富比年秋拍成交价.万人民币

官窑宗教用瓷中有不少清代宫廷遗留的藏传佛教用器,以乾隆朝景德镇御窑厂产品最为多见,如五供、佛塔、七珍、八宝、观音像、无量寿佛像、释迦牟尼佛像等。这类瓷器结构复杂,烧成难度极大。但与祭祀用瓷一样,虽然精美但由于自带的特色文化内涵有些曲高和寡。

北京故宫博物院展览的宗教用瓷

还有极为特别的是大婚用瓷,此类器物颜色鲜艳喜庆,纹样繁多,寓意吉祥,也是受欢迎的品类。此类大婚瓷是晚清官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北京故宫博物院展览的大婚用瓷

清同治黄地粉彩百蝶喜字纹碗

北京诚轩年秋拍成交价14.59万人民币

最后,最为常见的是清代宫廷进膳用瓷,清代宫廷称吃饭为“用膳”或“进膳”。对不同身份的人进膳所用器皿品种,均有严格规定,以辨等级、明尊卑。

北京故宫博物院展览的进膳用瓷

清光绪粉彩夔凤碗

羿趣六月拍卖会成交价1.8万人民币属进膳用瓷

清光绪粉彩夔凤碗(二件)

北京翰海秋拍成交价19.55万人民币

清道光道光粉彩夔凤碗

北京保利年拍卖会成交价21.85万人民币

ExpensiveRemnant

越来越贵的清官窑

清代官窑大多保存在各地的博物馆中,今时今日在普通的古玩城、古玩市集上高品质的官窑并不多见,一些大中型的拍卖公司是这类器物的主要交易渠道。北京故宫博物院展览的精美清官窑在民国初年,晚清的进膳类普通官窑器还不为市场所重视,当时的价钱和景德镇新烧制的好一些的盘碗价格相当。百年前的景德镇制瓷匠人上世纪中叶,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古陶瓷最贵记录保存者也多为宋瓷,清代精品官窑价格远落后于珍惜高古瓷。民国早期上海的瓷器批发部而据马未都回忆,在七八十年代,他去国营文物商店买陶瓷,工作人员会从柜台里拿出一摞一摞的清三代官窑,价钱为小几百元。而那时晚清官窑基本卖不上价,有时会沦为搭送之物。比如在市场上买了一件乾隆官窑,因为价钱的零头争执不下,卖主就会搭送一件晚清官窑以促成交易。

七八十年代的古玩店

自上世纪90年代左右,清代官窑售价日益高涨。这和买家的审美取向有十分大的关系,国内拍卖市场对于元之前高古陶瓷的拍卖限制也是诸多清官窑受热捧的原因之一。年港商张永珍以万港元在香港苏富比竞得清雍正粉彩蝠桃橄榄瓶,后惠赠给上海博物馆。清雍正粉彩蝠桃橄榄瓶现上海博物馆藏现在,一些清早期官窑精品即便残缺严重也已天价,晚清官窑完整器的价钱也不可和之前同日而语。

清乾隆松石绿地模印螭龙纹开光墨彩预制诗壁瓶

北京大羿年1月拍卖会成交价47万人民币

清雍正青花矾红穿花龙纹玉壶春瓶中国嘉德年拍卖会成交价.5万人民币此瓶上部断缺

清釉里红团花纹摇铃尊中国嘉德年秋拍成交价18万人民币此尊自颈部以上缺失

乾隆斗彩龙纹残瓶

年欧洲某拍行成交价1万欧元此瓶自颈部以上缺失

嘉庆官窑八仙灯笼瓶

年伦敦的某小拍卖行成交价7万英镑口沿底部缺肉,瓶身冲线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洪宪”。他仿效清朝制度,设御窑,曾派古玩商人郭葆昌到景德镇监制,仿雍正、乾隆两代官窑瓷器,精心烧制了一批粉彩和珐琅彩瓷器。据说这些瓷器仅仅是烧制费用就用去了万大洋。当时,在北京城买一套四合院也只要块大洋,而这也可以说是中国最后一次烧造官窑。官窑陶瓷是一个封建政权的脸面,与其执政的合法性相关联。这些精美的陶瓷不论完整还是残破,均牵动人心,搅动风云。

——

元素网首发,未经允许,请勿转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