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投公司召开“脱贫攻坚“专题培训
市建投公司召开脱贫攻坚“大战一百天、打好收官战”推进会
市建投公司到纳雍县寨乐镇大寨社区了解脱贫工作情况
市建投公司到响水乡青山村了解玫瑰花产业
擂鼓铮铮,号角阵阵。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毕节市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市建投公司)接过了结对帮扶金海湖新区响水乡青山村和大寨社区的接力棒,和群众一起“冲刺跑”,让建档立卡户顺利脱贫,如期迈向小康生活。
选派精兵强将抓好调查研究
谋事在人。要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派出精兵强将,斩断前进路上的藩篱。
市建投公司严格按市委精选驻村干部的要求,对不能胜任青山村驻村工作的帮扶干部进行调换,进一步强化驻村工作力量;同时,委派一名业务能力强、熟悉农村农业工作的工作人员到大寨社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为切实发挥好驻村干部的帮扶作用,市建投公司领导班子通过不定期与乡镇负责同志沟通、到乡镇开展调研走访等形式,了解派驻干部开展帮扶工作情况,并对驻村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确保帮扶“不走偏、不跑调”。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市建投公司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副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党委会议和脱贫攻坚专题会议研究帮扶工作,并严格按要求建立领导班子轮流到帮扶联系点调研走访机制,明确每月至少有1名班子成员到帮扶联系点开展调研走访;负责帮扶点的党委班子成员每月至少要去帮扶点3至5次,切实发挥好指导作用。
近两年来,市建投公司党委班子成员先后到两个联系点开展调研走访60余人次,为当地解决问题余个。
在省委、省政府发出“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动员令后,市建投公司党委结合前期走访调研成果,为青山村和大寨社区量身制定实施方案。围绕“3+1”短板问题,对两个帮扶联系点开展大排查,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按照“一户一策”要求细化帮扶措施,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在市建投公司和帮扶联系点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青山村和大寨社区如期脱贫出列,与全国一起唱响迈向小康的欢歌。因驻村工作扎实,市建投公司派驻青山村驻村干部被评为“年度市级优秀驻村队员”。
切实解决问题提升业务水平
“下去驻村的时候,好好排查群众反映的难题,形成台账,我们逐项梳理解决。”
“走访期间,收集到的哪些问题是亟需解决的,要及时汇报。”
……
市建投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时,都会对驻村帮扶人员这样叮嘱。同时,按照重要时间节点,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帮扶原则,多措并举开展工作。
市建投公司以基础设施建设和“3+1”短板问题为重点,积极出资帮助帮扶联系点及有关乡镇解决无项目资金支持的短板问题。先后出资10万元帮助青山村解决支部活动阵地建设、边缘户住房不安全、大病患者治病就医压力大的问题;出资38万元帮助大寨社区37户建档立卡户解决住房面积不足、人居环境差、饮水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根据市国资委统一安排,出资60万元支持纳雍县脱贫攻坚工作;出资30万元支持赫章县结构乡脱贫攻坚工作;先后为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曙光村解决3万元脱贫攻坚工作经费,为纳雍县维新镇水罗冲村和威宁自治县龙场镇干河村解决各1.2万元公益性岗位经费,为纳雍县化作乡耸古村补助5万元村集体经济。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冲刺期,市建投公司着力推进就业扶贫,充分利用毕节市人力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优势,加强和省内外用工企业的对接联系,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着力帮助联系点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增加收入。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帮助联系点拓宽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落实好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做到帮扶责任不放松、帮扶力量不减弱。聚焦落地的帮扶项目,持续加大帮扶资金投入,加强帮扶队伍建设,确保帮扶成果得到巩固。
同时,为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市建投公司利用东西部协作的机遇,与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并建立互派干部挂职机制;依托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党的建设、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等内容,在广州市举办培训班,积极支持和帮助毕节市建投公司员工拓展发展能力和发展眼光;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选派专家人才赴市建投公司开展授课讲学和业务指导;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支持市建投公司脱贫攻坚联系点工作,拓展农特产品销售市场;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毕节市建投公司建立招商引资沟通渠道,帮助推荐广州城建类企业与毕节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开展项目合作与开发;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毕节市建投公司分别明确一名联络员做好联络联系工作,双方公司领导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互派交流活动,着力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互鉴、合作发展。
鹏程九万里,一举接扶摇。
回首来时路,市建投公司紧盯脱贫攻坚重点任务,与帮扶联系点共同击响如雷战鼓决战脱贫,共享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的喜悦。展望新征程,在东西部协作帮助下,市建投公司将不断强能力提水平,为毕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做好产业谋划打造发展引擎
每年5月,青山村漫山遍野的玫瑰花竞相开放,它们摇曳多姿、香气醉人,连成一片美丽的花海,是不少游客“打卡”的好地方。
家住七星关区的樊国敏一家趁着天气好,相约来到青山村体验采摘玫瑰的乐趣。“这里离七星关区城区近,风景很漂亮,人也非常热情,是乡村旅游不错的选择。”樊国敏说。
年,市建投公司投入万余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帮助青山村打造了亩玫瑰花产业园,对建档立卡户进行全覆盖。
为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市建投公司与青山村着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对7公里的通组路和余户农户民宿进行改造,修建农家乐、智能温室大棚;完善彝族文化广场、观景台、寨门等旅游设施,并融入彝族火把节等民俗活动,致力于建设一个特色乡村旅游景点。
如今,青山村有两张“名片”,一张是玫瑰花,另一张则是圣迪乐村蛋鸡养殖场。
作为中国蛋品品牌,圣迪乐村的蛋品连续多年在鲜蛋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青山村是圣迪乐村的第十个蛋鸡及种鸡养殖基地,产品覆盖了全国20多个大中型城市,主要进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等大型超市销售。
骄人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各方力量的辛勤汗水。年,青山村圣迪乐村蛋鸡养殖场陷入困境,市建投公司党委了解这一情况后,利用公司托管的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通过“公司+企业”的模式,为青山村圣迪乐养殖场注入万元,帮助养殖场顺利回归正轨。
走进青山村的圣迪乐村生态蛋鸡养殖场,不时有大型运输车辆进进出出,工人们忙着把分拣包装好的鸡蛋装上汽车,然后运往全国各地。
“年以来,公司步入盈利阶段,企业发展红利进一步惠及周边更多群众。”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除了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还通过送鸡苗、送物资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
“在家门口上班真是太好了,可以带娃娃、可以照顾老人,工资也还不错,每个月有0左右。”响水乡岔河村村民陈巧在公司负责蛋品分级,她十分珍惜家门口务工的机会。
在市建投公司帮扶下,玫瑰花和圣迪乐村蛋品成为青山村打赢脱贫攻坚战、衔接乡村振兴的“双引擎”。(杨小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