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社会环境稳定和谐,百姓生产生活满意幸福。毕节市公安局以“”工作升级版统领全市社会治理,探索创新“警务两会”+“十户联防”即“2+10”社会治理模式,聚合全市人民群众力量联防联控,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相结合;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阶段,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全市人民群众创建稳定、和谐、满意的生产生活环境。
纳雍县公安局,以“警务两会”机制为基础,学习践行“枫桥经验”,探索出“2(警民议事会、警务联席会)+3(百姓讲评制、道德积分制、楼长联防制)”,用真心践行为群众服务,依靠群众联防联控,社会治理网格化,百姓评说自己事,实现了全县治安好,群众满意度高工作目标。
化解“小纠纷”,推进大平安
蓝天白云下的纳雍县珙桐街道白水河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鸽子花风情小镇,社区群众沐浴着阳光,邻居们有说有笑在唠家常,一片祥和幸福。
纳雍县白水河易地扶贫安置社区
珙桐街道白水河社区搬迁安置社区,现在居住着来自全县各乡镇的搬迁群众户名,其中有彝族、苗族、白族等十几个民族,怎样让搬进来的各民族群众们相处“一家亲”?如何为他们提供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纳雍县公安局通过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打造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维护基层平安稳定。
“珙桐街道白水河搬迁安置社区有41栋居民楼,县公安局在社区设有派出所警务室,网格化管理,通过群众们选举,每栋楼选出楼栋长,每个单元选出单元长,群众还选出他们信任‘百姓评说员’,楼长、单元长、评说员形成社区治理网格化,为社区百姓排忧解难。”纳雍县珙桐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高云说。
白水河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
“对于他们‘百姓评说员’处理,我们都很满意,如果不是他们及时解决了我们的矛盾纠纷,说不定会把小事情闹大。”白水河社区9栋的李大爷说。
3月19日,李大爷吃过午饭后,他就去鸽子花风情小镇广场散步了,傍晚回到家时,他发现自己用来存钱的箱子被撬开了,“我当时一数钱少了,这些都是我辛苦积攒的。”李大爷说,出门时自己的孙子在家中,还以为是他拿到的,准备教育一下他就算了,但一问得知箱子是被他撬开的,但是里面的钱被来家里玩的另几个小朋友拿走了。听到这,李大爷怒火就上来了,立刻带着孙子出去找。
在经过10栋时,李大爷的孙子随口说钱是杨奶奶家5岁的孙子小张拿的,于是李大爷把小张带到了社区办公室,还说要把他带去警务室。经过白水河社区调解后,李大爷和小张各自回了家。
“当时我们大人都不在家,下班回来听别人讲小张被李大爷拉到社区办公室,说小张偷了他家的钱。”杨奶奶说,小张的爷爷吃晚饭的时候喝了点酒,觉得自己家孙子被冤枉,受了委屈,于是便去找李大爷理论,结果李大爷不开门,他便在李大爷家门口骂了起来,最后被周围的邻居劝回了家,两家便产生了矛盾纠纷。
杨奶奶(左二)和李大爷(右一)在百姓评说员调解下和解了
3月20日早上8点,陈应学和另一名“百姓评说员”杨春学一起,分别来到李大爷和杨奶奶家了解情况。陈应学说:“通过我们了解下来确实是个误会,但双方碍于面子都不愿意向对方认错,通过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小事化了’,最后两家人在社区办公室和解了。”
践行枫桥经验,社区警务“2+3”
纳雍县公安局居仁派出所始终坚持把“创建人民满意派出所”作为目标,牢固树立“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的理念,始终践行“依靠和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将“枫桥经验”因地制宜嫁接到安置区。
百姓讲评制
“我们以白水河社区‘警务两会’机制社会治理为点,开展‘警务两会’+‘百姓评说’联防联控,践行枫桥经验,采用民警、辅警包楼,制定警民联系服务牌,拉近警民距离,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纳雍县居仁政法委书记、派出所所长周洪毅说,百姓信任了我们,联防联治建立“警务联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