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有这么一个图,我想很多人都看过,描述的其实挺形象的,特别是出太阳这个事情。唐朝便有“蜀犬吠日”一词,说明四川这边要出个太阳,真的是稀罕事儿。
其实平常不出太阳,也没有太大影响,毕竟从小到大习惯了,但是自从入坑多肉后,对出太阳这事的敏感程度直线上升。之前在云南旅游的时候,客栈老板楼上露养的多肉,长得特别好,看得我羡慕的呀,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云南的多肉
我的多肉
第一次入坑多肉还是在年3月份的时候,我已经忘记是什么原因促使我有养多肉的想法了。那会儿住的单间有个阳台,阳光还不错,通风也好,而且阳台上刚好还有个架子。新手入坑应该大部分都是在某宝买的,十多二十块一堆普货。我也一样,第一次买多肉,花了20块,13颗,还有3个糖果色的巨丑的盆。买了肉之后,才想起还需要营养土、铺面石,又花了一笔“巨款”买了土和石头,一切准备就绪,多肉养成计划就正式开启啦。
那会儿看着架子上几十盆小方盒多肉,还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觉得很好看,现在想想,当时的审美真的是一言难尽。而且养多肉这么久以来,从来没想过要直接买那种长的特别大特别好看的多肉,老想着要把一颗小小的苗子慢慢养大,觉得这样才是养多肉。然而,这个想法,两年多了,还是没有实现,佛系圈养下,死了的,徒了的倒是不少。
最近看着那些要死不活的肉肉,还是想再抢救一下,于是开始了曲线救国计划——多肉补光灯,阳光不够,只好灯光来凑咯。
灯管解决了阳光照射的问题,为了解决通风问题,还特意在花架上加了2个USB风扇。再用智能插座控制灯管和风扇电源,一个全自动的多肉补光花架就打造好了。
现在已经照了快一个月了,肉肉们也有了些许变化。也许在旁人看来,没有多大差别,何必大费周章干这些事呢。对我而言,些许的变化就是惊喜,多肉虽小,但指不定在什么时候就能治愈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