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桑榆晚
在纪录片《人生七年》里,导演跟拍了14名来自不同阶层的7岁大的孩子。
跨越49年,跟拍和记录了他们的7岁、14岁、21岁……直至56岁的人生轨迹。
到最后导演发现,无论富人还是穷人,要想改变命运,最容易的一个捷径只有两个字。
——自律。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非要自律?
一个网友说:
一些人财大气粗的背景让自己望尘莫及,而我这个凡人智商又被各路神仙碾压。
自律就成为了那根救命稻草。
别人一出生就在罗马,那我就日夜兼程赶到罗马。
自律,是咱们这些凡夫俗子的唯一出路啊。
自律决定人生高度。不自律的孩子,未来很难自由。
研究表明:0-6岁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没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自律的习惯需要父母从小培养。
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父母的引导非常重要。
有机会自我管理,才能学会自律
有一期《超级育儿师》,一个6岁女孩的妈妈求助节目组,细数了孩子的问题:专注力差、没有时间观念,更别提自律了。
育儿师才观察了半个小时,就发现了问题。
比如,孩子正玩得开心,妈妈开始不断提醒她,再玩5分钟就要去写作业。
孩子正准备收拾,妈妈不断用手指着钟表,一遍遍告诉她「现在几点了,该做什么了」。
女孩看起来听话,可一到了学校,就完全失去自律能力,完全失控了。
育儿师一针见血地说:孩子自律能力差的根源,就在妈妈的过度控制欲上。
妈妈每时每刻都盯着孩子的结果是,孩子觉得,反正有妈妈帮我规划一切,索性完全放弃自律了。
演员孙茜讲过一个童年故事,和这个女孩很像。
她只要放学回到家,就听见妈妈在外面催「你写作业了没有?快去写!别耽误了!」
本来还准备写作业的她,瞬间逆反心作祟,反而不想写了。
后来,她干脆每天等妈妈催了,再拖拖拉拉开始学习,彻底放弃了自我管理。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超限效应」。指的是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在孩子自律的养成上,也是如此。自律,强调一个「自」字,是由内向外,建立起来的自我管束能力。有人说,每一个自律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能忍的妈妈。如果孩子只有被盯着才乖,那很难有机会发展出自律能力。自由带给孩子自尊,自尊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自律能力的强弱。一个朋友说,曾经给孩子的卧室装了摄像头,时刻监控他学习,只要孩子有风吹草动,她就从手机这头吼两句。
本以为这是个监督孩子的好方法,但万万没想到,孩子在学校的专注力反而下降,自制力变差。
问题的原因就出在这里,长期被「他律」的孩子,没有机会学会「自律」。
朋友总结说:「当你希望孩子自律、而不是事事由自己去掌舵时,就一定要学会忍,看着她犯错不去插手,看着她慢吞吞的不去帮忙,甚至看着她烧钱忍住不去心疼钱。」
先试着做一个陪练而不是比赛的主导者,孩子才能学会对自己负责。
培养孩子自律,家长一定要学会「忍住」。
自律,并不等于放养
完全放养,孩子就会自律吗?也不是。
「自律」的「自」代表自由,「律」代表限制。培养自律能力,「自」和「律」都很重要。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里,嘉宾们被问道:如果时光倒流,想回到什么时候,并且对当时的自己想说一些什么话?
吉娜选择了对10岁时候的自己说:
「小吉娜啊,今天琴练得怎么样?练的几个小时,你手指痛吗?没关系,一定要坚持、要很努力地练琴,少玩一点没关系。」
她解释说,从3岁开始,爸妈要求她每天必须坚持练琴3个小时。
小时候她觉得辛苦,但是现在她却很感激他们。正是他们的严格,让自己养成了自律的习惯,还因此遇到了爱的人。
有父母推崇「放养式教育」,认为孩子要拥有快乐的童年,不希望给他们约束。
另一个宝妈说了一句扎心的话,戳破了「放养教育」的另一面:
「我现在越来越担心,童年会变成孩子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光,等他长大了,无法拥有快乐。」
《别让所谓的散养害了孩子》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有两个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一个16岁,一个18岁,共同特点是厌学。
医生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两个孩子厌学的原因竟然和小时候一个共同的经历有关:两人幼时都学过很多才艺,但都中途放弃了。
围棋、钢琴、素描……都是他们自己感兴趣,并提出要学习的。
父母请了辅导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孩子突然不想学了,父母也听之任之。
有过多次半途而废的经历之后,孩子养成了随心所欲的性格,无法自控、经常走神、容易放弃。
这最终导致了他们长大后厌学,甚至放弃高考。
自律和快乐从来不是二选一,自律的存在,反而是能够让孩子获得更高层次的快乐。
有学者做过一项研究,按照自律的等级,大致把孩子分为三种类型:
内控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时间观念,不会因为缺少监督,就放松自己。
内控+外控型:有一定的自律能力,但是控制力偏弱,需要外力的支撑和提醒。
外控型:自律性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学习环境越宽松,学习动力越差。
如果不是天生自律,就需要家长适当引导。
给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
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还没有足够大的时候,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父母在后面默默看着,适当的时候插手,推孩子一把。
父母的格局里,藏着孩子的人生。
平衡「自律」和「他律」,要制定规矩
自律不是天然就会的,它是需要学习才能不断增强的一种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制定规矩、遵守规矩,很重要。
之前有一个「考研宿舍」的新闻。
一个普通的二本学校,一个寝室的四个男孩,全都收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offer,要一起出国深造。
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用微笑将生命点亮,远离生活的阴霾,明媚向暖,如此,才能接近幸福。
毕淑敏说,你要学会提醒幸福,那么每天清晨,在触手可及的阳光中,感受生活点滴的美好,在每一个黄昏到来前,收集温暖,心存感恩的过好每一天。
幸福是一种感受,是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积累,幸福的人都懂得活在当下,总是喜欢活在昨天的人会懊悔,总是活在明天的人会焦虑,只有活在今天的人才会幸福。
幸福,也许是饿了的时候一顿饭,也许是你渴的时候的一杯水,是寻常日子里一声问候,是一路走来不离不弃陪伴的。不管怎样,你要有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和热爱生活的心,来感受幸福,珍惜幸福,才能得到幸福。
人生,是悲喜交织的旅途,生活时常会有不如意,我们不求时时花开,只愿遇到寒凉时心中有暖,遇到不如意时能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来走过那些不开心的日子。
带上你的微笑吧,尽管人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生活也会有风霜雪雨,但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时间总会带来惊喜,你要知道,爱笑的人,命运一般都不会太差。
生活,没有固定的模式,只需一盏心灯,烦恼的时候,别忘记了快乐,忙碌的时候,别忘了健康,人这一辈子,无论过得有多么富有,离开的时候也是两手空空,唯有健康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
去习惯微笑吧,人生难免会经历一些酸甜苦辣,微笑着让往事不染风尘,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幸福会在下一个转角处等你。
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心态,很多时候,幸福与金钱和地位无关,它不是别人给予的,只是心底的一份从容,只要心存阳光,总能于薄凉中看到最美的风景。
人活着最难得的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感恩就有多少福祉,感恩是一种源源不断的力量,当你懂得感恩,会因此而感到快乐,从而走向一条通往幸福路。
人是向内而活的,无论这一路上你经历过什么,都是在通往内心的路上,所以有人说“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样,而是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去生活,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去努力奋斗,就是幸福。
感谢生活的每一种磨练,让我们懂得心存喜悦,才能被岁月温柔相待,心存感恩,才能走向幸福,不辜负岁月的美。
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世间所有,相信所有的经历的都是最好的安排,岁月有枯荣,人生有悲喜,没有人能够真正掌控,你要知道,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自己幸福,只有微笑面对,幸福才不会遥远。
我想要的未来,是看得到安全感
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您是一个高大、帅气的男人,可不知在什么时候您头上竟有了在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白发。周国平曾说过:“世界越来越喧嚣,而我的日子却越来越平静了。”在现代社会中,喧嚣与浮躁无疑成了人们生活的主旋律,而我想,我们应该沏上一杯淡淡的茶,面对浮华的一切,安静地守住来自心底的那一份光。是谁,在那个晓风残月的杨柳岸下执手相看佳人的泪眼?是谁,在多次落榜之后发出“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的感慨?又是谁,不愿在宦海中沉浮,一遍一遍吟诵着“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正是那位才华横溢却又追求心灵宁静的著名词人,柳永。面对尔虐我诈,喧嚣浮躁的官场,他叹息着摇了摇头——那不是他心灵所属的地方。于是,他融入了市井,以大地为床,乱石为枕,与众多歌伎们赏花吟月,浅吟低唱。他以一颗平淡的心静静的守住了他来自心底的那一份纯真,那一份光芒。“凡井水处,必有柳屯田词。中秋小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西天目山游玩。记叙文的“要素”是写记叙文时必备的条件,其中记叙文六要素一般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1、记叙文六要素具体含义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2、如何用好记叙文的“要素”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走在冷清的街头上,耳边剩下的都是风雪飘过的“飒飒声”,这时,一股沁人的香甜味抓住了我的鼻尖,引领我去见那香的源地。至于街道的拐角处,望见在街的那一边,是一位孤身一人,身着深蓝色花袄,洗得褪了色的棉裤,以及那吐了绒的棉鞋的女人,女人身上的衣服很旧,到处都是缝补的印迹。在女人的身前是一个黑漆漆的通,丝丝暖气氤氲出来,点点馨香从中。女人爱笑,那笑朴实而自然,她不像其他商贩进行吆喝,只是默默地等待。我有许多朋友,我很有自己的想法,在幼时的朋友天真烂漫,我享受这样的朋友关系。我不可以说如鱼得水,但是可以是心旷神怡。古时有这样一句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亦与之化矣。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丑,亦与之化矣’。我想要的朋友是不违背自己的想法,孔子告诉弟子子贡‘己所不欲,勿失于人’自己的发展不想被别人带得堕落那么自己也不要影响其它人。自己明白某些八卦是逼不可免的,自己谈论别人,别人谈论自己。自己和朋友说一些内容,某某人做了什么,谁的成绩提高了,谁的成绩下降了,我当时困惑不已。不敢和其它人说自己的苦恼,我的第一次封闭是在小学时没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冲劲。书籍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高级的,我信奉了这样的主张。初中时的谈对象朋友让我自己无法靠近。因为我是在贵族学校的花销中最底层的人群。一开始我并不明白甚至深刻自己的学业,人云亦云。在考试的时候不是害怕考试,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非常想回家,我意识到自己只能深深埋藏在自己心里,我好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