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标准的爱”
“恨有标准的恨”
文/表姐
这几天,一条新闻牵动了无数父母的心:江苏一个女婴年仅5个月体重却达到了22斤,不仅脸部肿胀僵硬,额头上还长出了很多又长又黑又密的汗毛,本该软软糯糯的身子因为过度肿胀,全身都是罗圈状的肉肉。医院检查,结果却没任何问题。就连母乳也送去检测了,结果还是正常。一个月过去情况更糟糕了,不仅发育迟缓、不会翻身也不会其它,脸摸上去像块石头,头重到东倒西歪。而这样的“大头娃娃”其实早已在全国陆续出现,类似情况至少有四位数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经过多方排查,最终确定了罪魁祸首就是宝宝日常使用的一款面霜——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为了搞清楚这瓶婴儿霜里到底有什么,老爸评测-魏老爸从线上店铺和孩子爸爸手里分别拿到样品送去检测。结果令人膛目结舌,这个“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和同厂的另一款婴儿霜“开心森林”都检出了高达30多(mg/kg)的激素。这个30意味着什么?要知道他们5年检测过几百件化妆品,但凡检出0点几(mg/kg)的激素,就已经算是非常高了。而这俩款宝宝面霜竟含有高达30多的激素,长期使用不仅会停止发育、长毛,往后还可能患上骨质疏松、肾结石等疾病。原来父母给孩子天天用的竟然是这样的“毒药”。然而讽刺的是,在使用说明书上它们甚至敢标注用于“日常护理”,主要成分还注明“植物精华提取”、“专为婴童研发”等来误导消费者。孩子父母将遭遇反馈到社交平台,还受到了来自商家的恐吓,声称自己早已收到权威检测部门的0激素检测报告,再乱说话就告他们。由于这种激素很难代谢掉,宝宝要伴随这样的症状好几年。面对这样的结果,表姐心里真的五味陈杂,既心疼宝宝的遭遇,又气愤痛恨无良商家的作为。虽然目前电商平台已经下架了这两款宝宝面霜,但对宝宝已经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而诸如此类的激素宝宝霜其实远不止这一家,《中国消费者报》对市面上热销的8款网红宝宝霜、湿疹霜送检,结果令人哗然。8款产品中只有2款没有检测出激素。如果不是这次曝出的事件,我们真的不知道市场上存在这么多猫腻。比如上面那款“苗疆域草婴儿紫草软膏”,明确标注不含激素,可以治疗儿童皮炎、湿疹、瘙痒等,还出具了相关“无激素检测报告”。然而这款产品却被检测出含有4种危险激素,对婴幼儿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更有医生将它形容为“皮肤鸦片”,涂上去短暂舒服,长时间会产生皮肤以来导致一些全身性的症状,后果不堪设想。小小一瓶婴儿霜也能成为危险源,是所有父母始料未及的。这些爆款“神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全是“消”字号的。“消”字号就是“消毒用品”的批号,它们不是药品,更不能用于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国家虽然早已严格控制激素产品,可是由于药效强、消炎效果明显,所以很多商家还是会将它们加入化妆品中,而且这类“消字号”和“妆字号”是无法检测出激素的。不良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对这些条例的不了解,就假借“消字号”之名来赚取暴利。许多所谓检测报告只不过是商家的一种手段,为了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故意在检测时避开了产品所具有的那种激素,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报告内容都是商家想让我们看到的结果。距离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已经过去十几年,相关的儿童食品、用品事件却依然层出不穷。激素婴儿霜其实早在18年就被打击过一次,然而仅仅2年的时间,它们就改头换面再次卷土重来。家长关爱孩子的心无可厚非,但买东西一定要在网上多搜多看,不要听别人说“这个产品好用”就盲目购买。发现孩子有什么肌肤问题,医院检查,切忌自己瞎处理或者寻求各种土方子、特效药。在选择所有宝宝用品时,一定要认准“国药准字号”,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避免具有抑菌作用的所谓功能性面霜。抚养孩子这条路真的就像西天取经一样漫长,大大小小的隐患层出不穷,路上会遇到的“妖魔鬼怪”比大家想象中还要更加多且复杂。作为家长的,除了期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这类产品的监管、加大处罚力度之外,在选择产品时如果无法分辨,“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不无道理。与其相信母婴店的推销,不如直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来得更踏实。-END-
往期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