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物产丰富、河流众多,加之川菜的独特魅力,成就了四川人对鸭的特有烹饪方式,催生了以卤、熏、烤为代表的众多鸭品牌,成就了四川作为鸭消费大省的牢固地位。而这种美味的产生,离不开优良品种为其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尤其是在市场对鸭肉产品品质的更高要求的今天,优质更成了大家共同的话题,《金字招牌》,让我们一同聆听川字号“农华优质肉鸭的发展历程”。
四川人表达对某种动物的喜爱,有这么一种固定句式,叫“某某全身是宝”,鸭子就是这某某中最为周知的一种。
鸭子身上的鸭绒,肚子里的内脏,甚至血管里的血,都不会被浪费掉,更不用说那一身紧实有致的肉了。对于全身是宝的这种荣耀加持,四川人掌握了鸭子的种吃法。卤鸭、烧鸭、炸鸭、炒鸭、炖鸭、板鸭、香酥鸭…….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四川人做不到。
因鸭而延生出的名川菜众多,其中全国闻名的“乐山甜皮鸭”,其卤水别具特色,具有色泽棕红、皮酥略甜、香气宜人、或脆甜,或肥厚,附以细嫩的鸭肉,口感不输北京烤鸭。
四川肉鸭地方资源丰富,拥有建昌鸭、四川麻鸭等地方品种鸭,分别具有肥育性好、饲料报酬高、屠宰率高和早熟、适应性强、适合稻田放牧饲养等特点,是我国著名的地方鸭种。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建昌鸭、四川麻鸭等地方品种就曾主要用于传统食品加工。
到90年代,市场对肉类需求增加,在外来快大型品种的冲击下,鸭地方品种资源由于生长速度慢,产蛋量低而逐渐衰退。
再到年,随着传统活禽市场关闭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地方品种受到严重冲击,市场竞争力大不如前。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四川优质肉鸭的”种质资源攻关,持续酝酿、发酵。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邱祥聘、曾凡同、王林全等老一辈水禽科学家观大局、识大局、谋大局,利用多个鸭种资源,开展棚鸭、中型肉鸭、大型肉鸭等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研发。21世纪初,王继文教授团队踔厉奋发,踵事增华,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肉鸭品系和配套系始露苗头。
农华麻羽肉鸭:商品代雏鸭全身羽毛以黄色为主,头顶、尾根有一麻羽斑块,背部有一麻羽条带,成年后具有黄麻、黄喙、黄胫、黄蹼等特征,不仅适合活鸭销售,而且屠宰后胴体美观,适合规模化养殖和工厂屠宰加工。
农华白羽肉鸭:商品代雏鸭绒?为??;喙、胫和蹼均为??;成年后??为??,喙、胫和蹼为??;?鸭?质好,胴体美观。
说起国人的养鸭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古时养鸭,多在河边、湖边放养,从而萌生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佳言绝句。
而现代让鸭子上岸、让鸭子上网、让鸭子上笼的理念一出,如何解决粪污的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养鸭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成了畜牧从业者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罗燕军,峨眉情谊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从事肉鸭养殖多年。在当前环保检查力度大,土地审批严、各种成本高的大环境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合理且最大程度的去开发使用它,是他一直关心的问题。通过和四川畜牧总站、四川农业大学取得联系。肉鸭立体笼养养殖模式在他的鸭场应用起来。
十余年风雨兼程,农华优质肉鸭在时代的铿锵中培育成功。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如何让农华优质肉鸭更快更有效的走向市场,成了新的议题。
胡继伟,四川农业大学肉鸭核心育种场场长,主要负责农华优质肉鸭育种现场管理工作。李亮,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主要负责肉鸭遗传资源评价、育种技术研发工作。胡深强,四川农业大学讲师,主要负责肉鸭育种技术研发工作。许恒勇,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主要负责农华优质肉鸭推广和产业扶贫工作。何桦,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主要负责农华优质肉鸭推广和产业扶贫工作。
回首前路,是那样一群人以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坚毅,不畏失败的拼劲儿和韧劲儿,慎终如始,砥砺前行。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随着最新一批川字号“农华优质肉鸭”的出壳,他们再次整装待发,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行稳致远。
乐山市茅桥镇,乐山人称茅桥铺,茅桥铺养鸭历史悠久,“10户茅桥9户鸭”就可以表明茅桥养鸭的辉煌状况,年由四川农大培育的农华优质肉鸭的推广,及相关部门技术的指导,茅桥肉鸭养殖量又开始增加,并且成为了茅桥镇乡村振新的重要产业之一。
从优质肉鸭的市场需求来说,不同消费对象对鸭品种有不同需求,除了风味品质之外,特别是肉鸭屠体的外观特征,是判断肉鸭是否优质的标准之一。荣武江,乐山荣记甜皮鸭传承人,听说有新品种培育成功,今天,他前来一看究竟。
农华优质肉鸭的培育为四川肉鸭种质资源攻关画上了浓重的一笔。“敢为”是一种心态,“善为”是一种智慧。各个部门准确把握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规律,同心同向,厉兵秣马,为不断擦亮川字号“农华优质肉鸭”的金字招牌,全力以赴。
往期回顾
错过电视直播也不要紧
点击下面图片观看往期精彩栏目
《金字招牌》
栏目名称:《金字招牌》
栏目口号:点亮“川字号”提升品牌价值
播出时长:25分钟
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三20:05首播
当天23:35次日7:05重播
节目描述:
《金字招牌》,聚焦“川字号”区域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发掘“川字号”的品牌特质、品牌价值;围绕品牌的生长环境、生长条件,从历史维度、地域特点入手,讲述品牌“是怎样炼成的”;着眼品牌的打造,放眼品牌的发展,展望每个“川字号”品牌的美好前景。
“川字号”品牌的打造,凝聚着川人的智慧与汗水,这里有苦苦的摸索,更有艰难的突破。品牌的背后,有智慧的闪光,也有情怀的流淌,更有诸多感人的故事。《金字招牌》用全新的视角,发掘四川农特产品从种(养)殖到加工、到销售的努力与探索,彰显“川字号”农产品的价值和光芒。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今日四川,确定了川粮油、川猪、川茶、川酒、川药、川牛羊、川菜、川果、川鱼、川竹十大特色产业,培育“川字号”特色产业、发展先导性支撑产业,这是四川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粮油果菜茶,好味在四川。因为了解,所以喜欢;因为热爱,所以享用。让川人、国人,爱上“川字号”农产品,这是《金字招牌》的责任和使命!
APP搜索:四川乡村
头条号:四川乡村发现
视频号:乡村美好生活
助农商城小程序搜索:天府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