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农社会实践
轻雨洗尘,霓霞映染,五月,正是播下种子放飞梦想的季节,也是学农实践体验的大好时节。5月17-18日,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五年级全体学生来到长乐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开展为期两天的学农活动。
非遗项目:一起来体验
5月17日上午,迎着微风,满怀新与奇,五年级学生来到非遗项目体验基地。经过抽签,四个班分别体验植物扎染、雕版印刷、老底子木工、竹丝编织。
植物扎染,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大自然中自然生长的各种含有色素的植物来对布料进行染色,并不使用化学助剂,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五(1)班的孩子们亲手扎结和染色,制成了独一无二的植物扎染手帕。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五(2)班的孩子们在橡胶板上采用阴刻和阳刻的方法雕刻自己喜欢的图案。年画娃娃、卡通动物、写意山水、艺术汉字……一幅幅惟妙惟肖的雕版画在孩子们手中诞生。
老底子木器,是老底子的智慧,各式木工工具成就了中国古典家具的辉煌,也烙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堪比文字。五(3)班的孩子们不仅认识了老底子的工具,还利用木器制作出了古色古香的木簪。
传统竹丝编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辛勤劳作的结晶。据考古史料记载,篮、筐等器皿早在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就有出现。五(4)班的孩子们在竹编老师的示范下学习经纬编织法,利用纤细的竹丝编织出一个个精巧的“竹编钥匙扣”。
农事劳作:一起来耕耘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如今正值农历四月,适合耕作。5月17日下午,五年级的孩子们来到田间,体验农事艰辛。
同学们认识完基本的农具后,就开始了田间劳作,除草的除草,翻地的翻地,种豆的种豆,忙得不亦乐乎。这些活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很快,同学们便汗水涔涔,鞋子也粘满了泥巴。但同学们毫不在意,艰辛劳作之后,看着翻好的田地,大家相视而笑。汗流浃背的他们由衷感叹:“小农人,大农人,努力耕种的都是人上人!”勤耕巧耘作,始解农家辛。
厨艺比拼:一起来烹饪
忙完农事,五年级的孩子们又马不停蹄地走进农家厨房,进行厨艺大比拼。白花花的米,是孩子们亲手淘,大大小小的柴火,是孩子们亲手捡,香喷喷的豆饭,是孩子们亲手烧。淘米、烧火、烹饪、洗刷,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小时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让人赞不绝口的豆饭。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豆饭,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啦!
经过这次厨艺大比拼,大家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一句句名言有了更深的体会。原来,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不仅是劝勉,更是感慨。
主题教育:一起来观影
期待已久的看电影活动,终于在夜幕降临之时,拉开帷幕。晚上7:00,孩子们齐聚活动馆,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战狼2》。观影时,小观众们一个个聚精会神,展现了半小学子良好的集会礼仪和纪律,受到了基地辅导员的好评。
采茶炒茶:一起做茶农
5月18日上午,同学们尝试了当个小茶农,“面朝山坡背朝天”,在种植茶园土地里辛勤劳动。在了解了采茶的要求后,同学们兴奋地背起小背篓,小心翼翼地采起茶来。采完茶叶,大家一起参与了炒茶活动。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大家带上手套尝试了炒茶。看着茶叶由嫩绿慢慢变黄,闻着逐渐浓郁的茶香,品着醇香的茶水,同学们一个个陶醉其中。
浑水摸鱼:一起做渔翁
“浑水摸鱼”是大家最期待的活动项目,因为可以下水啦!卷起裤腿,挽起袖子,孩子们一个个蓄势待发,万事俱备,只等教官发令。
“预备,开始!”指令一响,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跳入泥塘,手脚并用摸鱼。
鱼儿们可真狡猾,稍一扭身,便从指缝间溜走;稍不留神,又从眼皮下逃脱……为了摸到鱼,大家使出浑身解数,不一会儿,个个都成了“小泥人”。身上斑驳的泥迹,见证着同学们的快乐,也记录着同学们的收获。
盆景制作:一起做花农
5月18日下午,同学们到多肉生态馆参观学习。辅导员首先普及了一些多肉植物的知识:多肉植物是指植物营养器官肥大的高等植物,通常具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和花、果实、种子三种繁殖器官。园艺上,又称肉质植物或多肉花卉,但以多肉植物这个名称最为常用。
同学们第一次看见这么多漂亮的多肉植物和精美的多肉装饰品,开心之余还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亲手种植了一盆多肉盆景。
此次长乐基地学农实践活动,是半小劳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通过两天的学农实践活动,半小五年级的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近非遗文化,体验劳动艰辛,增长知识,感受生活。他们在学农中领略到了沉甸甸的、前所未有的快乐与知识,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不易,更加懂得了“珍惜”这个词的含义。
撰稿:莫燕燕
编辑:陈婷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